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炎炎夏日的隱藏殺手

雖然夏日是出遊的好時機,但是也是各類寄生蟲及疾病蠢蠢欲動的季節

這些寄生蟲之中又以 壁蝨(Tick)最為麻煩

不只造成狗狗皮膚上的問題,還會傳染許多的血液寄生蟲疾病

而且這些血液寄生蟲疾病還是人畜共通的

最近類似的病例已經開始有增加的現象了

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疾病也讓大家能夠及早做好預防工作。

1.焦蟲病(Babesiosis)

造成焦蟲病的原因:

焦蟲病又稱為壁蝨熱(Tick Fever)

是由 Babesia sp. 這種立克次體所引起的,這種原蟲寄生紅血球之中。

而目前所知共有100多種不同的焦蟲會感染各種脊椎動物,包含人在內。

主要造成狗狗生病的為 Babesia canis 跟 Babesia gibsoni ,

這兩種焦蟲因為大小不一樣,

所以 Babeisa canis 又被稱為 大焦蟲 ,Babesia gibsoni 又被稱為小焦蟲。



傳播方式:

主要傳播媒介就是壁蝨(Tick),通常狗狗會感染焦蟲病大多是因為被壁蝨叮咬。

其他的感染方式為輸血感染或是經由胎盤感染給幼犬。

臨床症狀:

很多狗或人在被壁蝨叮咬感染焦蟲之後,並不會出現很明顯的症狀,

有的是甚至是被叮咬數個月後才發病。

因為焦蟲主要寄生在紅血球裡,

所以會造成狗狗的發燒、貧血、嘔吐、血紅素尿(就是尿的顏色變深,像是紅茶的顏色)、

食慾不振、精神不振、黃疸,甚至是死亡。

診斷方法:

在臨床上通常都是由外觀症狀、血液檢查、以及血液抹片中檢查到蟲體來診斷。

不過現在有更進步的 PCR 檢驗,不僅可以檢驗出是否有感染焦蟲,

更可以進一步的分出是 B. Canis 或是 B. Gibsoni。不過費用較高,時間也較久。

治療與預防:

在焦蟲症的治療上,如果症狀只有食慾減退、輕微貧血、發燒,

那我們會先針對症狀作治療並給予

殺焦蟲藥 Imidocarb dipropinate 或 Diminazene diaceturate。

後續再搭配口服Tetracycline 或 Doxycycline。

一般來說,只要症狀輕微,經過這樣處理之後大多很快就痊癒了。

如果症狀嚴重的話,可能就需要進行點滴治療,

甚至有嚴重貧血的話,還需要進行輸血。

等到病狗的症狀有所改善之後,再給予殺焦蟲藥的治療。

在預防上,除了預防狗狗被壁蝨叮咬以外,

沒有其他有效的預防方法了。不過在使用那些預防藥的時候必須要注意,

由於台灣跟國外環境不一樣,壁蝨的種類不一樣,

還有台灣民眾養寵物的習慣也不一樣,

所以使用前最好詢問過你的獸醫師正確的使用方法。

因為很多這類防蚤藥的使用說明都是直接從英文說明書翻譯來的,

如果使用方式錯誤,那預防效果就差了。

我們在臨床上常接到客戶抱怨說防蚤藥沒效果,

但是經過我們了解之後,發現大部分是使用方式錯誤造成的。

所以大家再用防蚤藥物之前還是詢問一下獸醫師正確的使用方法吧



2. 艾利希體症

造成艾利希體症的原因

艾利希體症主要由 Ehrichia 這種原蟲造成的,它也是屬於立克次體的一種。

根據寄生在不同的血球而可以分成不同種類。

其中在狗常見的為 Ehrlichia canis 跟 Ehrlichia platys 。

其中 Ehrlichia canis 主要感染單核球跟巨噬細胞,

而Ehrlichia platys 主要感染血小板。

另外像是 Ehrlichia ewingii 跟 Ehrlichia chaffeensis 則較不常見,

其中 Ehrlichia chaffeensis 為人類的艾利希體病原。

傳播方式

艾利希體主要的傳染媒介為壁蝨

一隻壁蝨吸滿血之後,在往後的五個月只要被牠叮咬到的狗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此外艾利希體也能夠經由輸血造成感染。

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可以分為三種,

急性感染:

通常發生在被壁蝨咬後的1~3週發生,症狀會持續2~4週。

由於艾利希體會在淋巴結、肝臟、脾臟、血液及骨髓內的特定細胞中增殖

而造成淋巴結、肝臟、脾臟的腫大。

還會有貧血、發燒、活力變差、食慾不振以及關節僵硬疼痛。

由於感染艾利希體時會有血小板減少的狀況(三種感染皆有)

有的狗還會出現皮下出血斑甚至是流鼻血的狀況。

不顯性感染:

不顯性感染時狗狗可能就只是輕微貧血,血小板下降,沒有其他症狀

這時有兩種可能,

第一 狗體內的艾利希體已經被清除了

第二 轉變成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

通常慢性感染發生在被壁蝨叮咬1~4個月後

會出現體重減輕、貧血、出血斑、流鼻血、後肢水腫、眼睛發炎

如果有併發腦炎的話則會出現走路不穩、癲癇的症狀。

而血球相檢查中可以見到除了淋巴球以外所有的數值都下降。

一但狗狗是慢性感染的話,就算給藥將症狀治好了,

但是只要狗狗受到緊迫或是免疫力下降時又會再次發病。

診斷方法:

在血液檢查中會見到血小板減少、再生不良性貧血及白血球減少

血液抹片中可以見到蟲體

不過蟲體只有在急性感染的前三天才有可能在抹片中檢驗出來。

此外 Idexx 有開發三合一的檢驗試劑

可以快速在10分鐘左右檢驗出狗狗是不是有艾利希體的抗體。

但是急性感染初期由於抗體來不及產生,所以檢查結果可能為陰性。

所以在臨床上如果是急性感染,

通常都是由外觀症狀以及血球相檢查來作初步診斷

而狗狗在感染過後,血液裡的抗體可以持續一年之久

所以如果使用三合一檢驗試劑檢查艾利希體,很有可能狗狗其實已經痊癒

但是檢驗結果卻是陽性反應。

由於三合一檢驗會有這種爭議,因此現在有更新更準確的 PCR 檢驗

但是費用較貴,檢查的時間也較長。

治療與預防

在治療上通常是使用 Tetracycline 或 Doxycycline ,連續使用3~4週。

有時也會合併使用 Imidocarb dipropinate 。

而為了減少在感染初期免疫系統對艾利希體產生的反應造成器官的傷害

因此會給予一些類固醇進行治療。

如果症狀嚴重時,則先針對症狀進行治療。

可能會需要進行點滴治療。甚至如果貧血嚴重的話,還需要進行輸血。

一般來說,如果是急性感染的話,對這些藥物的治療反應都很好

但是如果是慢性感染,就算給了這些藥物進行治療,療效可能也有限

而且一但狗狗本身的免疫力下降時,就又會再次發病。

尤其是德國狼犬及杜賓犬一但為慢性感染的話症狀都相當嚴重,死亡率也較高。



因為壁蝨是焦蟲及艾利希體的傳染媒介

所以如果我們在血液抹片中發現了焦蟲,通常都會一併進行艾利希體的治療。

因為他們同樣都是立克次體,所以在藥物的使用上都差不多。

至於預防方面,因為艾利希體跟焦蟲一樣,都是經由壁蝨作媒介傳染來的

因此做好壁蝨的防治工作就是預防感染艾利希體的不二法門。

前面有提到感染艾利希體痊癒後抗體可以持續一年時間

但是這抗體並沒有辦法讓狗狗不再被艾利希體感染。

也就是說在一年內如果在被壁蝨叮咬,一樣會再重複感染。

而且艾利希體不是只會感染狗

別忘了 Ehrlichia chaffeensis 可是會感染人的哦。

所以壁蝨的防治工作一定要徹底的做好,

才能夠避免家中的狗狗或家人感染艾利希體。



3.萊姆病(Lyme Disease)

造成萊姆病的原因:

萊姆病是由 Borrelia burgdoferi 引起的,

這種細菌是屬於 螺旋菌 (spirochete)的一種。

目前所知具有病原性的有 Borrelia burgdoferi、

Borrelia garinii 跟 Borrelia afzelii 三種。

其中 Borrelia burgdoferi 主要分布在美國,

而 Borrelia garinii 跟 Borrelia afzelii 主要分布在歐亞。

傳播方式:

囓齒類動物像老鼠或是鳥類可以當為帶原者,

但是要傳染給狗或人類還是必須經由壁蝨叮咬傳播。

不過被壁蝨叮咬後,壁蝨必須留在身上24~48小時才會造成感染。

因此只要在24~48內發現壁蝨並將壁蝨移除,感染的機會就會大大的降低。

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在被感染後2~5個月才會出現,

常見的臨床症狀有持續發燒(介於39.5度~40.5度之間),

跛腳,關節腫脹,精神不振,食慾不佳,

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對一些特殊抗生素的治療有良好反應。

貓也會感染萊姆病,不過通常都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出現。

極少部分的狗會出現嚴重的腎衰竭現象而導致死亡。

在人如果感染了萊姆病,會在皮膚出現紅斑性丘疹,

不過這種現象在狗不會見到。



診斷方法:

在診斷上必須要綜合狗的病史、所在地區是不是有壁蝨及萊姆病流行、

臨床症狀、以及對特定抗生素治療的反應。

雖然說市面上有檢驗試劑可以使用,

但是這種抗體檢驗的試劑檢驗結果並不一定準確,

有可能檢查結果是陽性,但是狗沒有症狀。

因為就算在流行地區也只有10%的狗會出現臨床症狀。

而且這種試劑並不能區分那些抗體是因為被感染而出現的,

還是因為注射疫苗而產生的。

因此在診斷萊姆病時並不能以這檢驗結果當為唯一依據。

一定要搭配狗的病史、臨床症狀、有無被壁蝨叮咬過、

以及對抗生素的反應來作判斷。

如果是萊姆病的話,給予 Doxycycline 後48小時內病犬的症狀會很明顯的改善,

如果48小時後症狀沒有改善,那就要排除萊姆病感染的可能性,

並且進行其他檢查來找出正確的病因。

治療與預防:

在治療上最常用的藥物為 Doxycycline 跟 Amoxicilin ,

至少要連續給藥14天以上,一般都建議最好給到30天。

通常48小時內病犬的症狀都會大幅的改善。

但是有些病犬在服藥後並不能完全將 Borrelia burgdoferi 完全自體內清除,

就算連續服藥30天後,一旦停藥,症狀馬上又復發。

這種狀況的話給藥時間可能要在拉得更長。

而在治療萊姆病時絕對禁止使用類固醇,以免加重病情。

至於在預防方面,目前有萊姆病的疫苗,

但是只針對 Borrelia burgdoferi 這種螺旋菌,

所以如果感染的是其他兩種螺旋菌的話,並沒有預防的效果。

雖然如此,有研究指出施打過疫苗的狗被其他種螺旋菌感染的比例也較低的。

所以在萊姆病的流行地區最好還是定期施打疫苗。

除了疫苗以外,壁蝨的防治一樣要做好,

畢竟萊姆病也會經由壁蝨傳染給人類。台灣在1998年開始有類似病例發生,

但是在臨床上並沒有在病人身上分離到病原菌。

所以為了狗狗的健康,以及自己的健康,

一定要按時使用跳蚤壁蝨的預防藥物來進行壁蝨的防治工作。

還有就是最好每天檢查狗狗身上是不是有被壁蝨叮咬,

因為就算用了那些防壁蝨藥,效果也不可能達到100%,

而且要感染萊姆病通常是被壁蝨叮咬24~48小時後。

如果可以及早發現壁蝨並將牠移除的話,那也可以大大的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炎炎夏日到了,也是這類由壁蝨傳播疾病發病的高峰期,

希望大家都能夠做好壁蝨的防治工作,別讓家中的狗狗及成員惹病上身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