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心絲蟲病是犬心絲蟲寄生於犬之右心室及肺動脈,造成嚴重的循環不良及肺功能障礙,並使得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受損的全身性綜合症候群,最後導致犬隻死亡。根據研究調查,台灣犬隻心絲蟲病怠染率已高達60%, 台灣已成為犬心絲蟲的高流行疫區,所以不論生活在戶外或戶內的犬隻隨時都有被傳染犬心絲蟲病的可能性。犬心絲蟲病的感染途徑是由蚊子叮咬所感染的,蚊子叮 了感染犬之後再叮咬健康犬,將心絲蟲的幼蟲帶入健康犬體中,經六個月後發展為成蟲,在心臟中造成傷害。台灣之所以成為高感染地區,主要是因為流浪狗太多, 根據了解,流浪犬罹患犬心絲蟲病的比率高達50%至60%。台灣一年四季都是犬心絲蟲病的感染期,不過感染期和發病期間隔的時間則沒有一定的長短,有可能去年夏天感染,今年冬天才發病,或是一輩都不會發病。
American Heartworm Society Canine Guildlines
http://www.heartwormsociety.org/article.asp?id=48
二、臨床症狀:
犬 心絲蟲病常見的症狀初期有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持續咳嗽;中期則有體重減輕、易疲倦、運動耐力變差;後期則會發生後大靜脈症候群,黃疸、喘息、水腫、心肺 衰竭或嚴重的咳嗽至死。但值得一提的是,約30~50%怠染犬心絲蟲的狗在感染初期無任何臨床症狀出現,只有靠血液檢查才能檢查得出有無感染。
三、生活史:
四、診斷
犬年齡滿六個月齡就必抽血做心絲蟲檢查。正確的步驟是需要做 Knott's test (商品名 Difil test)及 ELISA test ,但目前國內較常使用的方法為
A. 心絲蟲成蟲抗原酵素免疫分析(ELISA)篩檢
B. 顯微鏡下直接檢查心絲蟲幼蟲。
根據報告顯示,有五成~八成左右心絲蟲感染的犬隻無法在顯微鏡下檢查出血液中的幼蟲(原 因有1.須心臟裡已感染大量成蟲時才有足量幼蟲出現2.此蟲屬夜行性),喪失早期發現治療的良機。因此建議以 ELISA test 為主,顯微鏡檢查為輔才是確診的方法。當 ELISA test 結果呈現陰性,表示此犬心臟內無成蟲感染(準確性為80%左右),如顯微鏡下亦未看到幼蟲,則開始定期口服每月一顆預防藥。之後每6個月或一年定期做成蟲 ELISA 篩檢 ,以確保犬隻的健康。如 ELISA test 結果為陽性,表示此犬已感染到心絲蟲,其心臟裡已有成蟲寄生。每隻成蟲體長約15~25公分,壽命約4~6年。確定感染心絲蟲的犬隻在接受治療前必先檢查 其肝、腎、心、肺、紅白血球功能,如結果正常,則實施驅蟲治療,如檢查結果不理想,則須以適當的藥物與食物調養犬隻,待3~4週後再做一次評估,確定犬隻 承受得了藥物治療後,方可治療。

此試驗結果,代表陽性。

此試驗結果,代表陽性。
五、治療
目前在台灣用來治療心絲蟲成蟲的藥物兩類:
A. Thiacetarsamidedisodium (商品名:Capasolate)。
B. Melasomine(商品名:RM340)。
Capasolate自1940年代已來廣泛使用,而RM340是1985年開發完成的新產品。

輔助性治療用藥 (ancillary treatment)
其主要目的是用以改善病犬的病情,同時可以減輕驅蟲後所引起的各種副作用。常用的輔助性治療用藥包括下列數種:
A. Corticosteroids (1mg/kg)
本藥的免疫抑制的功用,用以減緩病犬體內因幼絲蟲引起的過敏性肺炎和心絲蟲蟲體栓子造成的肉芽腫病變。此外,還可緩解病畜的輕微咳血現象。一般建議在驅蟲成蟲後使用,如此對肺部栓塞情形的改善將有所助益,但亦有醫師對此用藥保留看法。
B. Asprin (5-10 mg/kg)
干擾血小板的致活作用和抑制血小板釋放生長因子,常見的副作用,若病畜出現厭食、嘔吐、黑便,就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症狀。為了要避免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最好在動物飯後給藥。
C. Heparin (50-100u/kg)
為Asprin 的替代用藥,可以治療和預防肺部血栓的形成。一般用於第三級病犬,建議在驅蟲前一週,驅蟲期間一直到驅蟲後3 週持續用藥,一直到血小板數量回覆正常時即可停藥。
D. 血管擴張劑(arterial vasodialators)
本類藥物如hydralazine 的使用,可以改善病畜肺動脈高血壓的嚴重程度,若在治療的同時配合給予病犬氧氣治療,能更安全且更有效的達到動脈血管擴張的治療目的。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有全身性的低血壓和反射性的心搏過速,因此使用時需小心。
E. 倘若病畜臨床上已發現有右側鬱血性心衰竭的跡象,在治療的同時亦需針對右側於血性心衰竭的現象加以治療改善。鬱血性心衰竭的治療大約可歸納為下列五項:
甲、限制病犬運動
乙、控制日常飲食中鹽分的攝取。
丙、使用 (digoxin)。
丁、投予中等劑量的利尿劑。
戊、氧氣治療。
上述的藥物治療和飲食運動的限制其目的皆在減輕心臟的負擔,對病犬缺氧、腹水、心搏異常等症狀予以改善。
六、犬心絲預防
從 感染到進入心臟約70-90天的時間,在心臟內經6個月長成心絲蟲成蟲,成蟲後有公母一起感染者,才會產生心絲蟲的幼蟲繼續另一個生活史,預防心絲蟲的藥 必須在幼蟲進入心臟內之前才有效,由於心絲蟲蛻變的時間不是那麼固定,所以預防心絲蟲在2個月大時就可給藥預防,以後固定每個月預防一次。如你的狗已經是 3或4或5個月大未預防心絲蟲,還是可預防,但第6個月要作心絲蟲的檢驗。
心絲蟲預防藥大致分為注射,口服或滴頸藥物。
A、注射藥物:ProHeart6以及ProHeart12兩種–成份均為:Moxidectin。Ivomec(Ivomectin)。推薦用Interceptor原因是:
1. 牛肉塊對小型狗而言不易完全吃完,因為heartgard中的有效成份只有6.8%,而且是不均勻混和,所以一定要整個都餵。
2. Heartgard錠劑太大顆。
3. Interceptor有適合五公斤的小型犬的種類。
4. Heartgard對牧羊犬和喜樂蒂以及帶有這兩種血統的混血狗有較大的危險性,可能中毒。
每 年一次的注射當然會比每月服藥來得方便。因為有效期為一年。但藥物會在狗隻體內停留一年,因此副作用也相應提高,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會導致犬隻死亡。 ProHeart6於2004年已被美國FDA禁用,由2001年至回收前總共有599個死亡報告。但奇怪的是當ProHeart6全面回收後,生產商便 推出新產品ProHeart12,成份都是( Moxidectin),但ProHeart12依然存在風險。Ivomec在牧羊犬系(Collies)犬隻,不得使用本藥治療,因其會通過血腦障壁,造成中毒現象。
B、口服藥物(每月使用)
1. Filaribits(需每天服用的調味餅乾式),國內少人使用。
2. Heartgard/Heartgard plus(犬新寶)--成份:ivermectin。主份為Ivermectin與pyrantel
的複方,不只可預防犬心絲蟲,亦可驅除腸內蛔蟲、鉤蟲等寄生蟲,Heartgard系列有錠劑及牛肉塊兩種樣式。
的複方,不只可預防犬心絲蟲,亦可驅除腸內蛔蟲、鉤蟲等寄生蟲,Heartgard系列有錠劑及牛肉塊兩種樣式。
3. Interceptor/Program/Program Plus/Sentenial(倍脈心)--成份:milbemycin oxime。
為Milbemycin A3 Oxime 20%及Milbemycin A4 Oxime 80%,可有效預防犬心絲蟲症及驅除腸內寄生蟲(蛔、鉤、鞭蟲),Interceptor本身錠劑是調味的Flavor tablets。牧羊犬對heartguard的有效成份ivermectin容易敏感,所以建議用milbemycin較好。
為Milbemycin A3 Oxime 20%及Milbemycin A4 Oxime 80%,可有效預防犬心絲蟲症及驅除腸內寄生蟲(蛔、鉤、鞭蟲),Interceptor本身錠劑是調味的Flavor tablets。牧羊犬對heartguard的有效成份ivermectin容易敏感,所以建議用milbemycin較好。
4. 獸醫院自行配置。
C、滴頸藥物(每月使用)
1. Revlolution (輝瑞寵愛)--成份:selamectin。
2. Advocate--成份:Moxidectin。
現今大多數狗主都會採用滴頸藥物,使用方便,功效發揮時間較短,多功能都是它的優點。相反口服藥使用上相對比較繁覆,特別於一些對進食藥物有抗拒的狗隻。功效發揮時間較口服快。但,你不能忽視背後的數據。美國的平均死亡率報告,使用滴頸藥物後的平均死亡率比口服藥會大4-5倍。原因非常簡單,滴頸藥物的作用基制是須要進入血液中,當然對狗隻的肝及腎有直接的影嚮。http://www.fda.gov/cvm/FOI/1365.htm
另外:台灣北部心絲蟲的主要病媒蚊:室內為三斑家蚊,室外為白線斑紋。
以下為使用劑量及注意事項:
注意:

1. 體重超過100磅(45.4kg)者,需酌量混合不同藥量的錠劑投予。如100~125磅(45.4~56.8kg)的狗需吃大及小號各一錠;依此類推。
2. 牧羊犬(Collie)類狗好不要使用。

1. 體重超過100磅(45.4kg)者,需酌量混合不同藥量的錠劑投予。如100~125磅(45.4~56.8kg)的狗需吃大及小號各一錠;依此類推。
2. 牧羊犬(Collie)類狗好不要使用。
七、心絲蟲會傳染人類嗎?
近十年來,在美國與日本已發現多起心絲蟲寄生人體之案例,民國81年亦在台北榮總發現國內首例。雖然人體並不適合心絲蟲生存,對人體危害不大,但是偶爾也會在人體肺臟,體腔會皮下部位造成結節腫塊而影響健康,甚至被誤診為肺癌,所以畜主仍宜慎防此種人畜共同傳染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